近日,雄安新区房产市场迎来新动态,首批市场化商品房项目价格浮出水面,部分房源单价突破1.8万元/平方米,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这一价格区间不仅刷新了雄安商品房的历史纪录,更折射出新区在房地产调控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精准平衡。
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自设立以来便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构建了“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此次推出的市场化项目,如雄安·华望城等,严格限定购房资格,仅允许符合“3+1”条件的群体参与摇号——即需与疏解企业签署正式合同,并满足社保缴纳、积分落户或人才认定等附加条件。这种“定向供给”模式,既避免了投机炒作,又为疏解单位员工提供了稳定的生活保障。
价格方面,雄安市场化项目采用“成本+税费+合理利润”的备案制测算。以华望城为例,其2023年开盘时均价约1.1万至1.4万元/平方米,而近期启动区部分项目因配套成熟度提升,价格已攀升至1.8万元/平方米。尽管如此,这一价格仍显著低于同环京区域,且与新区职工收入水平相匹配,体现了“保民生”与“促发展”的双重考量。
值得关注的是,雄安同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目前,新区已交付九批回迁安置房,并推出政府产权保障性租赁住房,租金均价仅18元/平方米/月,且落实“租售同权”,租客可享受子女入学、积分落户等权益。这种“双轨制”供应体系,既满足了不同层次住房需求,也为全国房地产改革提供了“雄安样本”。
随着央企总部、医院、高校等疏解项目加速落地,雄安的产业与人口集聚效应持续增强。未来,新区房产市场将在严格调控下,继续探索“职住平衡”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