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点半,新加坡ION商场外,160名年轻人裹着毛毯排队——他们等待的不是限量球鞋,而是一只长着九颗尖牙、表情邪魅的毛绒玩偶LABUBU。这只源自香港艺术家龙家升的“小怪兽”,正以每年300%的增速攻占全球潮玩市场,2025年销售额预计突破80亿元。
“丑萌”背后的情绪经济学
LABUBU的爆红,颠覆了传统IP的审美逻辑。与迪士尼的“完美人设”不同,它没有固定故事线,却凭借“邪魅笑容”和“可改造性”成为Z世代的“替身”。在上海工作的程序员李明坦言:“加班到凌晨时,看着它那张‘欠揍’的脸,压力瞬间减半。”这种情感联结,转化为惊人的消费力:原价59的盲盒,二手市场被炒至5000;泰国门店因Lisa晒照单日销量暴涨800%。
共创文化:从“买玩偶”到“造玩偶”
LABUBU的魔力,在于它激发了年轻人的创造力。其搪胶材质允许玩家自由镶牙钻、改纹身,甚至用3D打印定制配件。东京纹身师小林说:“我做过300个LABUBU纹身,每个都是独一无二的——它在每个人的皮肤上获得新生。”泡泡玛特更推出“LABUBU设计师大赛”,鼓励粉丝提交设计稿,优秀作品将被量产。这种“半成品”模式,让LABUBU从商品升级为文化符号。
然而,LABUBU的狂热也暗藏危机。囤货横行、过度营销等问题逐渐显现。正如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说的:“如果泡泡玛特不能持续推出创新玩法,LABUBU可能成为下一个‘过气网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