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深圳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国际物流港迎来历史性时刻——比亚迪第七艘专业汽车滚装船“郑州号”完成试航并正式交付,满载1064辆国产新能源汽车启程驶向东南亚。这艘总长199.9米、拥有7000个标准车位的巨轮,不仅标志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出口运输能力再上新台阶,更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港产贸”协同发展的生动注脚。
绿色智能引领行业
“郑州号”由广船国际制造,采用LNG双燃料推进系统,配备永磁轴带发电机及节能装置,二氧化碳排放较传统船舶减少30%。船体设计融入流体力学优化技术,航速达18.5节的同时能耗降低15%。比亚迪海洋网总经理张卓表示:“这艘船是比亚迪‘出海舰队’的标杆之作,从动力系统到货舱布局均针对新能源汽车运输需求定制,可实现零排放靠港作业。”
“出厂即出港”的深汕速度
首航仪式上,1064辆新能源汽车通过“地跑”形式从比亚迪深汕基地直达码头,全程仅需5分钟。这种“前港后厂”的产业布局,得益于小漠港一期工程打造的“汽车出海快速通道”——2个10万吨级泊位与1个5万吨级泊位年吞吐量达30万辆,配合全流程数字化系统,使车辆从下线到装船的时间压缩至8小时内。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小漠港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240%,成为国内第三大汽车外贸枢纽港。
二期工程剑指百万级产能
随着“郑州号”扬帆起航,小漠港二期主体工程于7月8日正式开工。该项目计划新增4个15万吨级泊位,预计2028年投产后年吞吐量将突破100万辆,形成覆盖东南亚、中东、欧洲的滚装航线网络。“我们正在与比亚迪、广汽等车企共建‘前港-中仓-后厂’生态圈。”深汕港口集团董事长李明透露,未来港口将引入自动驾驶集卡、智能理货系统,打造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出口全自动化码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