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中央气象台连续第5天发布暴雨橙色预警,多地遭遇短时强降水。当城市变成“水乡”,山体滑坡、泥石流、漏电事故等次生灾害正虎视眈眈。掌握这份科学避险指南,关键时刻能救命。
行前三预判:远离危险区
地形识别:避开河道、陡坡、低洼地带,这些区域6小时内降雨超50毫米即可能触发灾害。
设施检查:远离广告牌、临时建筑,城市内涝时避开井盖缺失的下水道口。
路径规划:提前用气象APP查询“积水地图”,选择地势较高的路线。
险情发生时:黄金3分钟自救
• 山洪泥石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方向的山坡跑,切勿顺沟底或沿出口逃生。
• 城市内涝:车遇熄火立即弃车,步行时用树枝探路,避免触电风险。
• 地下空间:地铁站进水时按压紧急按钮,顺着安全标识往地面疏散。
灾后三注意:次生灾害链
电力隐患:被淹电器需专业检修,远离倾斜的电线杆。
饮用水安全:烧开后的水仍需用试纸检测余氯。
房屋检查:重点查看墙体裂缝、地基沉降,24小时内上报险情。
暴雨中的生存,是科学认知与冷静判断的双重考验。记住:水位每上涨10厘米,危险系数增加3倍。提前1小时转移能降低80%的伤亡率,这份指南,或许就是你与灾难之间的安全距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