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其搭载的一位特殊“乘客”——脑类器官芯片,让《三体》中的科幻场景成为现实。在《三体》里,将“大脑”送上太空是极具想象力的情节,如今我国航天科技将其变为可能。
这块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研发的脑类器官芯片,仅信用卡大小,却内含人类大脑的多种神经细胞、免疫细胞以及复杂的微血管网络。它虽非真正的大脑,却能模拟人类大脑的复杂微环境和功能。
长期驻留空间站的宇航员常出现头晕、睡眠障碍和认知功能改变等问题,但空间环境如何影响大脑仍是未解之谜。脑类器官芯片进入太空,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太空环境对人类大脑影响机制的绝佳模型,有望为太空长期驻留的生存和健康保障提供新策略与干预手段。
此外,太空环境如同“加速衰老器”,多种因素会加速细胞和组织器官老化。借助脑类器官芯片的“时间压缩”效应,科学家或能找到衰老相关的生物标记物,为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干预治疗提供全新研究范式。天舟九号的这一突破,彰显了我国航天科技的硬实力,也让科幻与现实的边界愈发模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