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广州遭遇持续性强降雨天气,部分区域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广州市气象部门数据显示,8月1日至7日,全市多地累计降雨量突破200毫米,其中黄埔区、增城区等局部地区24小时降雨量达300毫米以上,引发城市内涝、河流超警等次生灾害。面对严峻形势,广州市三防总指挥部迅速启动防汛应急响应,全力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暴雨来袭:城市运行面临考验
此次降雨具有“累计雨量大、短时雨强高、局地性明显”的特点。8月3日至6日,广州连续发布暴雨黄色、橙色预警信号,部分区域升级为红色预警。强降雨导致城区多处路段积水,其中天河区、海珠区等低洼地带积水深度超过30厘米,影响交通通行。此外,流溪河、珠江等水域水位上涨,部分河段接近警戒水位,防汛压力陡增。
应急响应:多部门联动筑牢防线
广州市三防总指挥部于8月5日14时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并同步启动多项防御措施:
交通管制与疏导:交警部门对积水严重路段实施临时封闭,引导车辆绕行,并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实时发布路况信息。
排水系统全力运作:市水务局调派200余名抢险人员及50台大型排水设备,对易涝点进行24小时值守,确保排水管网畅通。
学校停课与人员转移:根据《广州市防汛防旱防风防冻应急预案》,暴雨红色预警生效期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自动停课,部分低洼区域居民被紧急转移至安全场所。
公共设施加固:对广告牌、临时建筑等高风险设施进行排查,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科技赋能:智慧防汛提升效率
广州市应急管理局利用“智慧水务”平台,整合气象、水文、排水等数据,实现雨情、水情实时监测与预警。通过无人机巡查,快速定位积水点并调度抢险资源。此外,市气象局与三大电信运营商合作,累计向市民发送防御提示短信超3.6亿条,确保预警信息全覆盖。
民生保障:城市温度在风雨中显现
暴雨期间,广州各社区组织志愿者为滞留路人提供避雨场所,市政部门连夜抢修被淹道路,保障次日清晨交通恢复。市民也自发参与互助,如番禺区一商户主动开放门店,为周边居民提供临时休息点。
此次暴雨应对,既检验了广州“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效,也展现了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从预警发布到抢险处置,从科技赋能到人文关怀,广州正以实际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的防汛理念。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