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7日,立秋节气悄然而至。这个标志着秋季开始的节气,却常常让人产生误解——立秋并不等于入秋。从气象学角度来说,只有当连续五天的日均气温稳定低于22℃时,才算真正进入秋季。在此之前,我们仍需面对暑湿与秋燥的双重挑战,遵循“三防一养”的养生原则,平稳过渡到秋季。
一、防暑湿:夏末余威需警惕
1. 暑湿的危害
身体不适:暑湿易引发头晕、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中暑。
脾胃负担:湿气困脾,影响消化功能,导致腹胀、腹泻等问题。
2. 防暑湿的方法
饮食调理:多吃祛湿食物,如薏米、红豆、冬瓜等,避免生冷油腻。
环境控制:使用空调除湿模式,保持室内干燥,避免长时间待在潮湿环境。
适度运动:选择散步、瑜伽等轻度运动,促进排汗,但避免高温时段剧烈运动。
二、防燥邪:秋燥来袭需润养
1. 秋燥的表现
皮肤干燥:嘴唇脱皮、皮肤瘙痒,严重时可能引发皮炎。
呼吸道不适:口干、咽干、咳嗽,甚至诱发哮喘。
2. 防燥邪的策略
滋阴润肺:多吃银耳、百合、雪梨、蜂蜜等食物,补充体内津液。
补水技巧:遵循“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的原则,白天喝淡盐水,晚上喝蜂蜜水。
避免辛燥:少吃辣椒、花椒、生姜等辛味食物,防止加重燥热。
三、防情绪波动:悲秋情绪需化解
1. 情绪波动的原因
气候影响:秋季阳气渐收,易引发情绪低落,甚至产生“悲秋”情绪。
生活压力:季节交替可能加重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 情绪调节的方法
户外活动:多参加登山、徒步等户外活动,欣赏秋景,舒缓压力。
兴趣培养:通过绘画、书法、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保持心情愉悦。
社交互动:与朋友聚会、交流,分享快乐,减少孤独感。
四、养肺:秋季养生的核心
1. 肺的重要性
生理功能:肺主气,司呼吸,是人体与外界交换气体的重要器官。
秋季关联:秋季干燥易伤肺,需重点养护。
2. 养肺的具体措施
饮食养肺:多吃白色食物,如银耳、百合、白萝卜、山药等,滋阴润肺。
穴位按摩:经常拍打肺经,按摩太渊穴、肺俞穴等穴位,增强肺功能。
呼吸锻炼:练习腹式呼吸,扩大肺活量,改善呼吸系统功能。
结语:顺应天时,健康度秋
立秋是夏季向秋季过渡的关键节点,养生需顺应自然规律,做到“三防一养”。防暑湿、防燥邪、防情绪波动,同时重点养肺,才能平稳应对季节变化,为秋冬季节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节气,在享受秋日美景的同时,收获健康的身体与愉悦的心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