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量产效率突破26%的消息引发行业震动。海南大学新能源光电材料与器件团队自主研发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经权威认证,稳态光电转换效率达27.32%,刷新单结钙钛矿电池效率纪录,为量产效率突破26%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这一突破并非偶然。白马湖实验室与苏州大学联合团队通过准单晶钙钛矿成膜和器件界面钝化技术,将小面积单结钙钛矿电池效率提升至26.81%;光因科技则凭借连续八次打破世界纪录的技术积累,在1平方厘米单元电池上实现26.14%的效率,并推动1200平方厘米大尺寸组件稳态效率达21.95%。这些成果为量产效率突破26%奠定了坚实基础。
量产效率的提升,意味着钙钛矿电池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协鑫光电已建成吉瓦级钙钛矿产业基地,其2048平方厘米钙钛矿/晶硅叠层组件效率达29.51%,并通过3倍IEC稳定测试,预计年底投产。隆基绿能、晶科能源等企业也纷纷布局叠层电池中试线,推动钙钛矿技术向规模化应用迈进。
随着量产效率突破26%,钙钛矿电池有望重塑全球光伏产业格局。其原料储量丰富、制备温度低、环境友好等优势,叠加叠层技术带来的效率飞跃,将加速光伏度电成本下降,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注入新动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